手机版当前位置: 主页 > 公务员 > 公考之路 >

国考高烧引就业思考:大学生如何科学规划职业

来源:国考高烧引就业思考   gkz6   2009-11-27

 

  “不同的性格和气质适合不同的职业。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时的问题在于,缺乏自我认知,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被众人称作“国考”的公务员考试,即将于11月29日在全国各大城市举行。今年,146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平均报考比例93∶1。无论是报考人数还是招考比例都再创历史新高。20多个岗位的竞争程度达到千里挑一,还有11个岗位的竞争比甚至超过2000∶1,最热的一个职位通过审核人数已达4080人……

  国考高烧引发就业思考——

  于洋,25岁,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这个周末,她将迎来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场考试。

  和其他“国考族”一样,此时此刻,这个群族正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很多时候,走在冬日的校园里,背着厚重的书包,于洋连头都不想抬,飞速运转的脑子里除了申论和行测考题,只剩下倒计时天数。赶上后金融危机时代,外省女硕士想留京,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不过,越是临近考试,她的内心越纠结。报名的时候,精神被严重摧残。“见那人山人海的场面就想打退堂鼓。每天,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刻苦。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那种竞争让人窒息。”

  被众人称作“国考”的公务员考试,即将于11月29日在全国各大城市举行。今年,13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平均报考比例85∶1。无论是报考人数还是招考比例都再创历史新高。20多个岗位的竞争程度达到千里挑一,还有11个岗位的竞争比甚至超过2000∶1,最热的一个职位通过审核人数已达4080人。

  公务员受大学生青睐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于洋就去过各种毕业生招聘会,但站在招聘台前,学英语专业的她不知道自己应该找什么工作,什么工作才真正适合自己。当初考研 选专业时,也是按照父母意愿填报的……

  现如今,和于洋有同样困惑的毕业生,不占少数。中科院心理学所上半年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最困扰大学生的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情感和就业。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大学生咨询就业心理问题的人数也越来越多,部分非毕业年级的同学也出现了就业迷茫和恐慌心理。

  “要不是就业环境差,谁会拼着九成当炮灰的危险去走这座独木桥呢?”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的王琦,不甘心窝在小律师事务所当“北漂”,一连考了两年公务员,两次参加国考,无奈每回都差那么几分,没能进入第二轮面试。父母眼看着女儿年龄大了,一人在外不放心,希望她回到身边。拗不过父母,王琦回湖北参加了省考,不幸中的万幸,她闯关成功,通过了笔试面试,现已成为司法系统的一名公务员。

  比较而言,北大医学部章明明要幸运得多,名校医学专业,在北京找份像样的工作还不怎么困难,不过,由于亲身体会过当医生的辛苦,他还是打算明年报考公务员,章明明说:“我不指望在仕途上大展宏图,这么多人考,就当买了张彩票,考上就是中了大奖,考不上也没什么损失。”他进入医院工作一年的同学晓琳,今年已经是“国考”大军中的一员,她的目标很简单,通过考研,摆脱目前上班没白天没黑夜的生活状态。

  近年来,国考队伍越来越壮大,尤其经历过金融危机,公务员稳定的工作性质、较好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受到了更多大学生的青睐。

  他们为何选择考公务员?

  “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最直接的原因,来自毕业生父母的影响。这一代大学毕业生的父母,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他们的青春期是在社会巨变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他们最向往的是稳定。”职业生涯规划专家、新精英生涯发展中心执行总裁古典分析道:父母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

  北京毕业生宋佳,最初在考研和考公务员之间犹豫,妈妈挑明了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不想让闺女读研究生 ,想让她一门心思考公务员,研究生读完还是难找工作,不如加把劲考公务员,一旦考上,就是‘铁饭碗’。”

  古典表示,毕业生热衷于报考公务员,根本上还在于,他们这个群体对商业社会有深深的不安全感,在象牙塔里呆惯了的孩子,不愿意直面竞争激烈的社会,加之,学校、媒体和社会大环境给他们传递的信息,不少都是找一份工作有多难,这会让还未走出校门的孩子们,择业时往往选择的不是追求自己喜欢的,而是逃避自己所害怕的。就好比保守型投资者,不愿意为某个机会做冒险者,而是趋向于躲避自己讨厌的。

  考试对学生们是家常便饭,他们不害怕考试,但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因此,自然而然他们都成为国考大军中的一员。不过,古典同时指出,事实上,公务员岗位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如果仅仅是希望稳定和躲避竞争,不喜欢挑战、也不在意未来的上升空间,那么,这样的毕业生可以选择考公务员。

  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北京女孩方惠毕业进了北京市某机关,从事会计工作。活泼外向的她在单位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大声笑,心里备感压抑。工作两年后,她走进了新精英生涯发展中心,想请职业顾问帮助她寻找原因。职业测评的结果显示,方惠的性格是典型的企业家型,人很强势,难怪会感觉痛苦。在职业规划师的建议下,她开起了网上礼品店,彻底释放了个人喜好当家作主的天性。对此,古典打比方说,这好比生活中,一个人如果戴两个表,他不知道该遵从哪个点,久而久之一定会快疯掉。但一个人戴一个表,他会按点做得很好。

  在他看来,择业最佳的方向是各就其位,成长为自己的样子。古典指出,不同的性格和气质适合不同的职业。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时的问题在于,缺乏自我认知,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这时,很容易随大流,看别人考公务员,那自己也去。“这样做的学生很多”他举例说,自己的一个同学,原本读化学工程的去考公务员,当了狱警,呆了几年,同窗好友再去看他,发现这个人变化很大,对着犯人呼来喝去,连他自己都觉得很变态。古典解释,“这是由于在特殊环境下,个人成就感无处彰显的结果。”

  “不管是选择做公务员,还是其他职业,都要考虑具体的岗位要求。最关键一点,是把人放到适合他的位置上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测量与评价研究所许燕教授表示,社会发展已进入了强调人力资源优化的时期。现如今,择业除了结合个人的专业背景外,就是要做自己最擅长的,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个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比如职业性向测试来完成。”许燕说,目前,在好一点的大学都设置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此外,北京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也会给大学生提供这方面的帮助。职业性向测试,是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不过,可能有的学生并不清楚学校有这方面的服务。

  科学规划职业应尽早开始

  许燕建议,大学生做职业规划,确立个人发展目标之前,除了要考虑个人本身的特征,还要充分认识社会现实的状况,因为只有当个人发展的目标与职业岗位、社会发展目标三方面相契合,才最有可能实现个人的目标、体现自身的价值。

  对于想成为公务员队伍中一员的学生,许燕指出,职业性向类型也不是完全固定的,更多的是要结合不同行业和专业领域,比如说有些岗位是管理型、有些是社会型或技术型,不同的位置对个人的要求都不一样。

  据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古典介绍,“人大体上可分为企业家型、研究型、技工类型、艺术家型、传统型和助人型等几种。若是助人型就较适合当教师、而企业家型就较适合创业。通常情况下,人不会是绝对的一种类型,而是好几种相交织,某一方面比较突出。”

  不过,许燕和古典都同时指出,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最好尽早开始,职业性向其实早在初高中阶段就开始有所体现,通过科学的职业性向测试,家长可以更早确定,孩子自己的优势在哪。“不过,目前这项工作还很难普及,因为这样的测试是需要付费的,很多学校怕背上乱收费的名声,不会组织开展这项工作。”许燕指出,有需求的学生和家长可以到各高校的心理学院或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做进一步了解。(本报记者 杨纯)

  ■ 相关链接

  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干什么”等问题。

  二、确立目标,规划未来。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前提下,大学生应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实现目标的优劣势。

  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当数量的知识,还必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五、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增强适应工作的能力。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适应性考核,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六、加强自我修养与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并且把目标进行分解,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图,并且付诸行动,经过不断努力和调整,直到最后实现我们的职业发展目标。同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赖于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多方面的紧密配合与全面推进。

信息报错网站上的任何错误,请提交给我们
科学,规划,职业,如何,大学生,就业,思考,公务员,自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