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当前位置: 主页 > 申论 > 时事政治 >

公务员考试申论阅读资料突破原则(二)

      2009-03-09

申论阅读理解中,除了时间和多角度原则外,专家认为整体原则和筛选原则也是快速攻克申论材料的两个重要法则,具体如下:

  一.整体原则

由于实际命题的限制,申论阅读虽说考的是理解、分析、评价能力,具有极大的综合性,但由于申论控制评分误差的需要,命题基本上没有超出理解分析的范围,定位仍在一个“懂”字上,因此,训练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就成为申论阅读训练的目标。而要提高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基本途径之一便是“整体阅读”。

读一篇文章,应首先全面概括地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做完微观的局部分析后,再回到整体上来。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地整体把握、理解了文章。因为有了第一步的整体感知,就可以大大地缩短阅读时间,考生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也就更了然。

任何一道申论试题应该说都是有针对性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说,任何一道有针对性的测试题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因为,任何具体的题目都是从整体中派生的,不掌握整体,就无从解决具体。整体是“本”,具体是“末”。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篇》中写道:“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柄,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子清矣,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如果说“振本而末从”讲的是写作,强调了“整体构思”,那么“知一而万毕”则讲的是阅读,“一”就是整体,“万”就是具体,它强调了阅读分析的关键是“整体把握”。

目前,考生阅读资料总的情况是“眼高手低”,表面一看就懂,实际一答就错。其原因多数在于不知、不会、不愿“整体阅读”,为节省时间,急于做题,结果事倍功半。

读一篇文章,只有对整体内容含义有了认识,才算是读懂了。因此对于具有基本阅读能力的考生来说,正确的阅读分析过程,应该是从整体到局部,从观其大意到寻章摘句;从不求甚解到咬文嚼字,从模糊认识到准确清晰地理解。

以此为依据,考生在具体的阅读时,可将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分解为三个步骤:整体感知→局部解析→整体把握。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的过程。

1.整体感知

快速通览全文,对文章内容求得一个概括的、全面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它也许并不清晰,但至关重要,必不可少)。

2.局部解析

在整体框架基础上,抓重点段落,由段到句,细读细想(对内容认真分析,加深理解,变模糊为清晰)。

3.整体把握

总结归纳文章内容,清晰完整把握中心,找出资料当中给自己感受最深、也是资料的核心观点,提炼文章主旨。(找出表现主旨的方法,由此及彼分析相同文体的资料的阅读方法和规律。)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全面掌握了给定资料的内容,才会从不同的片段资料中提炼出材料的主旨,挖掘出真正的本质。因此,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必须把握整体性原则,否则,只能是一知半解,作答时就有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二、筛选原则

申论考试的材料庞大杂乱,特别是像最近几年中央国家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并不是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信息都是有用的,这其中可能包含着许多迷惑信息、多余信息。因此我们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材料的信息进行筛选,否则很容易在阅读初始阶段就造成对文章理解的歪曲,接下来的答题造成“跑题”“离题”的后果。如2000年的中央申论考试材料,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噪音污染引发纠纷的信息,法院审判陷入困境的信息。对于这两个信息,有些考生就没有按整体性原则进行筛选,有的将这两个信息都列为主要问题,有的错误地将法院的司法审判列为主要问题,可想而知,这将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信息报错网站上的任何错误,请提交给我们
公务员考试;公务员申论;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