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当前位置: 主页 > 申论 > 申论真题 >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含答案解析】(2)

来源: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本站编辑 洋   2009-12-31
本文导航

2008年国考申论 参考答案

 

一、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20分)

  要求:指明“焦点”,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我国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需要加以开发利用。怒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当地政府提出了实施“两库十三级”怒江水电开发方案,由此成为重大争议焦点,形成了主张开发和反对开发的两种态度。

主张开发是以院士等为代表,他们的理由是:怒江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耕地分散,产值回报低,无森工产业,水电开发可帮助实现经济脱贫,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怒江可开发的资源有限,综合开发是实现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怒江的水电开发,装机容量大,投资少,回报高;可以实现水电对外输出,解决其他用电紧张的状况;水电开发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开发资金用来生态移民,避免植被因生活需要而遭到破坏。

反对开发以环保专家等为代表,他们的理由是:修建水电站与提高百姓生活没有因果关系,用救济方式解决移民问题不是长久之计,甚至造成贫困移民;开发带来污水问题;怒江民族多,生活方式各异,是民族的走廊;不开发,可使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作为江河生态的参照系,通过观测,可以获得相关数据,为环境影响战略评价提高依据;西方国家认为开发能造成生态环境破环;水电开发的可行性缺乏反复论证,由此造成的泥沙问题难以解决。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9、10,分析这两个资料对搞好水电开发提供了哪些启示。(15分) 

  要求: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资料主要以漫湾水电站的建设和田纳西河的整治为例,从反正两个方面得出重要启示:

1、在水电开发收益资金的使用上,应加大对移民资金的扶持力度。避免因开发导致当地居民的收入下降,生活困难。

2、在贫困地区修建水电站应考虑长远,应通过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避免由此引发的环境破环,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3、应通过建设水电站,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避免出现附近居民生活背井离乡,无工可做,无地可种。

4、应通过水电站建设带动与此相关的其他行业的发展,如农、林、鱼和旅游的发展,使其经济充满活力,实现全面发展。

 

三、本题仅为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业的考生作答。

1、“给定资料7”引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话:“美国人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请说明,这表达了G所长怎样的观点。(10分) 

  要求:简明、准确地阐释观点,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通过打比方的方式,G所长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保持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不进行开发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如果通过适当的开发能解决当地老百姓的现实困难,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同时又能给当地人们探索出一条充满活力的全面发展之路,是最理想的选择。从总体上看,所长还是更倾向于对水电站的开发利用,而不是简单反对修建怒江“两库十三级”怒江水电开发方案。

 

2、“给定资料6”引述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做出答复。(15分) 

  要求:有条理写出答复内容,有理有据,不考虑行文格式,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C主编,你的意见我们已认真阅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对你的意见作出如下答复:

1、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流,完全不开发保持原生态是不可能的。

2、怒江等“三江并流”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目录,对此进行环境监测取得相关数据,却有必要,但是由于该环境的特殊性,无法与人类以开发的进行对比,开发与保护并不矛盾,只要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可使水电开发有序推进,安全、可靠,做到保护生态与形成循环经济相互协调。

3、从外国的实际情况看,发达国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我国,我国丰富的水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只有少数国家所兴建的水电站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所以关键是怎样在不破环生态的前提下,实现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而修建水电站就是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本题仅为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业的考生作答。请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结合给定材料,自选角度。

     2.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写作思路参考】

这是一种新的命题作文形式,跟去年北京市考的请以“从我国听证会制度的发展说开去”为副标题写一篇1000~1200字的文章是同样写作标题。

从题目来看,本文章的写作思路是:

开头:精炼引用材料中水利部负责人的讲话,强调对怒江的13级水电站的开发将造成对资源的掠夺性破坏。由此引发如何解决目前我国在水电开发方面所带来的生态保护问题。

过渡:或是对开发水电的两种态度给予列举,或者分析在水资源丰富的区域经济却相对落后,亟待脱贫,由此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

主体:主体部分应该从以下几个“说开去”

一是加强对水资源丰富地区水电开发的规划整治。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执行力度;坚持先规划后发开的原则;防止大规模或无序开发。

二是实现水电开发的循环发展。加大对当地贫困人口的水电收益扶持力度;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同步发展;保持原有生态环境不遭到毁坏。

三是以开发带动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形成良好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的和谐一致,带动旅游收入的快速增长。

 

第四题【答案1】

例文一: 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的施政与这一要求存在距离。怒江州所推动的“两库十三级”水电开发方案.就是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矛盾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只要开发水电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就是可取的途径;但另一方面,在什么地方开发水电、怎样开发水电,又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决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无视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如果在发展的同时不能做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统筹兼顾.如果发展的最终成果不能由全体人民共享,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方式也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从怒江的具体情况来看.当地对开发水电有十分迫切的要求,这对解决当前的经济落后和群众贫困问题确有必要;然而,怒江流域是一笔具有特殊重要价值的自然宝藏,处于“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区.根据国家法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这里属于禁止水电开发的区域。为什么要禁止开发?为什么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要让步于保护生态环境?正是因为国家和地方所站的层次不同。看问题有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之别。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也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这才是唯一可取的发展途径。

    要实现科学发展,就要保证各级政府有足够的动力。在怒江水电开发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官员追求GDP政绩的内动力,正是由于当前以GDP为主导的官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造成了官员经济发展高于一切的观念。要转变这种观念,促使官员把环境保护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必须倡导绿色GDP,树立新型政绩观,改革官员绩效考评体系,建立以保护生态功能为主的政绩考核标准。所谓绿色GDP,就是充分考虑环保要素、扣除了环境损失的GDP。建立以绿色GDP为导向的绩效考评体系,就是要使注重节能环保、创造了更高效益。给人民带来了全面优质生活的官员具有晋升空间,使这样的官员在官场上能够生存下去.并能得到相对更好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对官员形成正确的导向,才能使科学发展成为他们的目标,具有追求科学发展的动力。

政府的一切工作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的一切最终是为了人民幸福。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民享有幸福生活,让子孙后代拥有可靠的未来!

 

第四题 答案1【点评】

由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起笔,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终极的理论高度.由怒江水电开发方案引出话题,把它放在全国地方政府施政与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存在距离的大背景上,把怒江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矛盾的一个实例.阐述全文第一层次的论点:经济发展必须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符合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而论述如何实现这一发展要求,呼应开篇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与科学发展观存在距离的观点,指出要使地方政府追求科学发展有动力.这个动力来自于改革官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使注重绿色GDP的官员有晋升空间.为全体官员怎样推动发展树立正确的导向。最后,总结全文,回归到“发展为了造福人民”的终极论题上.升华全文境界,并与贯彻科学发展观再次扣题。

 

 

第四题【答案2】

例文二: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居世界第一位:而实际利用率不足25%.远低于发达国家50%一70%m水平。当前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能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开发水电成为我国解决能源需求无可替代的选择.

    开发水电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完全可以实现国家、地方、人民及相关工程建设者、管理者、电力使用者多方面共赢的局面:但怒江州政府提出的开发方案为什么自公布之初就引起了巨大争议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经济发展一定要走符合国情的道路.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必须符合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发达国家之所以停止水电开发,是因为这种资源利用方式已不符合当地的情况;而怒江水能蕴藏丰富,其他可利用资源贫乏,具备“靠水吃水”的条件.当地整体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处于全国最不发达的行列,对于水电开发的要求十分迫切、因此.开发水电理应成为促进怒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选.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开发水电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这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云南漫湾水电站之所以建成后引发一系列问题,群众的生活状况未能得到改善.就在于违背了水电开发的根本目的.没有实现和维护好群众利益、因此.政府在做出水电开发及一切事关民生的决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确方向,以改善人民生活为根本目的.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当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做好水电开发工作的前提。

再次,开发水电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注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统一。要看到水电具有可再生性,但资源是有限的,一切资源都有枯竭的可能。开发水电要量力而行.也要适度而为,不能超过当地资源可承载的极限。怒江州政府的“两库十三级”方案.是对资源的一种掠夺性开发方式,必须对方案加以调整,更合理地进行规划,既充分利用资源.又为资源循环再生和未来发展预留空间。还要看到,怒江是一条原始生态保持相对完好的河流。要充分重视这笔生态财富的巨大价值,一定要将开发水电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尽最大可能保护河流生态及两岸自然遗产,避免水电工程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同时,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依据。

最后,水电开发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三者的平衡。要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妥善解决移民问题,在开发水电的同时,全面发展经济,加强环境保护,使当地人民安居乐业,享受开发利益和发展成果,使水电开发真正成为富民强域可持续的工程。

 

第四题 答案2【点评】

首段开宗明义,从国家水能蕴藏丰富和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客观条件.指明发展水电的必要性。以怒江水电开发方案引发争议引出正文主体.即“说开去”的引申论点.是如何把水电开发工作做好。正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确认水电开发对于怒江是可行和必要的;然后,分别从开发水电根本目的、开发工作要遵循科学规律、开发要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三个角度,全面论述水电开发的正确工作思路和方式。末句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升华,要使水电开发成为对区域人民富裕、地方富强、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工程。

 

五、本题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考生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给定材料11列出了其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这样修改补充。(25分)

  要求:1.不从格式,语言上谈问题,仅从内容上指出主要问题。

     2.分条作答,指出一个问题,接着写出修改补充的内容。

     3.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资料所列的答复内容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与反对意见的对应性不强。应逐条对应.有一条意见写一条答复,如地质条件可行性方面的意见,应在答复中“做好可行性研究”一项给予适当的回应。可表述为:严格慎重地进行可行性研究,确保工程方案符合地质条件.安全可靠。

二是对生态保护问题的答复有所重复.应把相关答复内容集中起来.在内容层次上做出合理调整,可表述为:我们在资源开发中将慎重对待、充分考虑生态问题。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做好环评工作,坚决按照国家法律要求.避免在需要进行生态保护的区域开展水电工程建设。从生态有利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着眼,努力保护生态、文化的完整性。在开发中,争取国家给予必要的投入,帮助我们保护好怒江的生态、文化资源。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将水电建设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力争实现工程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是对资源开发解决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问题的答复不够充分。应集中阐述:我们在水电开发中将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在开发资源的同时,改善经济结构,合理分配资源开发的利润,使开发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当地人民,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保人民普遍享受开发的利益。

 【点评】

本答案逻辑有力,层次清晰,逐条指出存在问题,并逐条提出改进建议,充分结合给定材料,有理有据,严谨可信,更可贵之处在于,概述出所阐释问题应有的详略倾向,并充分说明这种详略倾向的目的性和合理性,准确地揭示出问题的精要所在;措辞委婉而有效,真正切合于国家视角,公务员身份,达到了一定高度。

Tips:

针对作答内容改错题,要调动作答者的相关知识储备,综合运用各种必要知识、工作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对选项内容中的不合理处进行辨析.用简洁的文字概述判断其为错误的理由,进而提出相应的改正意见。

 

六、本题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考生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请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 (40分)

  要求:1.参考给定材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2.对在“人与自然”问题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

     3.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范文及评析】:

人 与 自 然

    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绿树掩映、清水环绕的村庄和小山村明亮的月亮却渐行渐远。曾几何时,“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人们的记忆。时至今日,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藏——怒江.又面临水电开发的争论。开发还是不开发?社会呼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妥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人类曾经以为,大自然的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于是.我们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而置大自然的痛苦呻吟于不顾。终于,慷慨的大自然再也承受不了。开始向人类报复。20世纪70年代初,埃及建成了阿斯旺水坝。这座水坝给埃及人带来了廉价的电力。控制了水旱灾害,灌溉了农田.然而也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埃及海域中可爱的沙丁鱼见不到了,而血吸虫、蚊子却来到了人们身边。人们终于意识到.大自然的忍耐度是有限的。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应该精心呵护。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是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的结果。对此.我们理应谨记,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繁衍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追随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大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过程中,争取做到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

    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一人们的追求不应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这种公平和共享的消费观,应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自然和人的发展关系不是完全对立的,只要我们对自然心怀敬畏.遵循自然法则.在维护自然的前提下追求人类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自然在人类的保护下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自然终将给人类以丰富的回报。

 

【点评】

文章指出了“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的错误倾向,针对错误倾向的解决思路和措施.但又不限于所指出的错误.而是针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这一大命题.提出了多角度的对策;其中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立论的基点,具体从文化价值观、生产观、消费观三方面阐发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论点.运用了新知识、新概念.未局限于给定资料的内容。从表述技巧上看,本文的语言规范流畅,结构合理,过渡自然,总结深刻,总体达到了较高水平。

Tips:

注意题目细节要求:“对在‘人与自然’问题上的某种错误倾向,应恰当阐述,给予澄清。”其间已经透露文章主导精神.可逆向思维推出“错误倾向”的对立价值观.抽丝剥茧梳理出正确对策,但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指出错误倾向并予以辩驳或澄清;二是不要写成学术论文,还是要从强化政府执政科学性的角度着眼,写成有论有策的实用型文章。

 

本文导航
信息报错网站上的任何错误,请提交给我们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