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当前位置: 主页 > 申论 > 申论指导 >

申论备考辅导:申论宝典之易考热点的6大基本特征

来源:申论备考辅导   gkz6   2009-09-14

2010年国考即将拉开帷幕,相信我们的考生们都在积极备战。那么怎样在备考中我们怎样把握申论的易考热点呢?它们又有些什么特征呢?国家公务员网名师将申论易考热点总结出了6大基本特点。以方便大家更好的把握申论考试的方向。


一、易考的热点问题须与当前的理论热点密切相关。


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公务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应试者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远大的理想、服务的意识、求实的作风等,必须对当前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中心任务具有深刻的理解,必须熟悉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必须深刻把握当前的理论热点。毋庸置疑,对政治理论不重视的应试者,难以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申论考试首先是对应试者政治理论素质的考察。2009年国考申论以目前中国发展中最重要的两大产业问题,即农业中的粮食问题和工业产业升级转型问题为主题进行命题,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察的是“怒江水电开发”,主要考察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观点,也是围绕科学发展观来命题。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察的是“土地问题”,主要考察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观点……这都紧扣科学发展观等基本国策和理论热点。在2009年各地的公务员考试中,山东省考察的是群体性事件问题;北京市考察应试者对国民素质、公民道德与国家软实力知识点的理解;浙江省以金融危机为背景,谈浙江经济发展如何走出困境;江西省以返乡农民工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中小企业发展受困等为话题,考察在转“危”为“机”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2008年,湖南省和云南省考察的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广东省是社会救助问题;山东省是社会感恩意识匮乏问题;天津市是公共安全问题……2007年,广东考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问题;重庆考察的是食品安全方面的话题;贵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上海市是公务员精神和价值取向问题;河南省是“洋垃圾”问题;江西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通过后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这些热点问题都是围绕科学发展观展开的,都紧扣重大理论热点。事实充分证明,以理论热点为背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依托,以国家政策为指导,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命题趋势。这一思路将继续指导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题工作。

那么当前最大的理论热点是什么?是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社会救助?新医改方案?家电下乡?农民工返乡?能源危机?食品药品安全?……所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命题的热点,但必须强调的是,一定要深挖热点问题的理论依据,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阶段,一定要结合理论来进行分析。


二、易考的热点问题须是中观层面的问题,往往采取宏观引领,中观立意,微观切入的考察办法。


我们研判发现,宏观引领,中观考察,微观切入是近年来申论命题的一大思路。公务员考试的目的在于选拔优秀人才,申论测试只是考察和测评人才素质的手段。由于国家行政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参与其中,为此,公务员队伍必须囊括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精英。由于应试者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从文史哲到数理化,并没有一定之规。申论考试命题者必须考虑应试者相差较大的专业素养,不会设置过于宏观或微观的考题。过于宏观,容易使应试者夸夸其谈,空喊口号,无法拉开档次,不容易找到切入点,只能在表面上做文章,看起来四平八稳,实际上无法体现应试者的真实水平以及创新能力,不能达到公务员考试选拔人才的目的;过于微观,选拔到的人才可能只是某个领域的优秀者,其他专业的精英有可能成为“漏网之鱼”,这样将使得公务员考试既有失公平,又无法实现广纳贤才的初衷。为此,“申论”题目定是“中观”的,出题者往往选择兼具广泛性、现实性、紧迫性的热点问题,将应试者的视野锁定在统揽全局的角度上,思考空间置放在广阔的现实社会背景下,跳出一件简单的具体事件或一个单纯的具体问题的牢笼,以期解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中观层面问题”。

宏观引领,中观考察,微观切入是近年来申论命题的一大思路。应试者在申论应试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宏观的政策,宏观的政策是管总的,比如教育乱收费,收入分配,社会安定,医疗费用等问题,这些都会涉及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党中央、国务院具体的方针政策。脱离了国家的宏观政策会导致两个严重后果,一方面容易离题万里,无的放矢,其结果必定是“败走麦城”;另一方面容易浅尝辄止,没有深度,也难获命题人的青睐。应试者不能脱离微观分析,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抓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说,应试者必须用宏观政策,分析中观问题,解决诸多具体的微观问题,将三者有机结合。


三、易考的热点问题涉及的面一定较广,须以点带面。


申论考试往往以某一中观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考察实际问题。申论试题不可能把所有的热点问题或者相关的理论知识都包括进去,它只能选取代表性强的,同时也能够反映较为广阔社会背景的问题为切入点来命题,这样一来既能够考察应试者的真实水平,也能够满足考试条件的限制。易考的热点问题,倾向于能够体现宏观性、突出现实性、体现操作性的社会热点问题,应试者关注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具体事件,解决的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具体问题,而是着眼于更广泛、更深层次的“问题”及性质、根源和影响。比如,2009年,山东省通过 “重庆出租车罢运”、“瓮安事件”、“玉湖水利群体事件”等考察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问题;北京市通过新加坡、韩国、美国等提升文明意识,强化文明行为的做法和杭州市红领巾岗哨做法,考察应试者对国民素质、公民道德与国家软实力知识点的理解;浙江省以金融危机为背景,谈浙江经济发展如何走出困境;江西省以返乡农民工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中小企业发展受困等为话题,考察在转“危”为“机”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再比如,2007年,广东省公务员申论试题,以六合彩在农村盛行为材料,考察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江苏省公务员申论试题,通过农村农民、城市居民、受灾群众、外来务工人员、退役运动员、贫困大学生和流浪乞讨人员等多个社会群体的社会救助切入社会保障、社会公平问题。2006年浙江公务员申论试题,通过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问题切入社会公平问题;山东公务员申论试题,通过证人作证制度、见义勇为保护制度切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


四、易考的热点问题须较为中性,没有太多争议,不涉及敏感问题。


申论考试不会直接考察敏感而有争议的事件,而通常会对事件所延伸出的社会问题进行考察。申论考试不是单纯地为考试而考试,也不仅仅是为了要某个问题的结论而考试,它试图通过以考题的形式,通过审阅应试者的答案,了解应试者的思维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应试者是否能够尽职尽责依法行政。因此,考题往往是大家在社会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问题,而且有较为明确的答案。而争议太大的问题,整个社会还处于对它的观察思考的阶段,换句话说,大家的认识还处于模糊期,应试者本人也极有可能对该问题具有偏激的认识,从而无法反映他的真实素质和能力。另外,申论考试的试卷也是需要专人去批阅的,如果考题争议太大,阅卷人和应试者如果持有针锋相对的观点,阅卷人很可能有失客观,倾向于否定应试者的最终结论,而忽略他分析论证的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年度发生的过于敏感的问题,争议较大的问题,没有结论的问题,一般不会涉及,这是申论考试命题的重要原则。也就是说,并不是事件一直没有争议过,有争议多是过去的争议,而且带给人们无限的思考。以200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为例,试题围绕怒江开发探讨人与自然的问题,其背景资料是怒江于2003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自然遗产,同年8月,国家发改委通过了在怒江中下游修建十三级水电站的方案。汪永晨和其他环保人士展开了反对建坝的“怒江保卫战”。2003年9月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召开的怒江项目听证会上,来自动物学、植物学、地学、生态学等不同领域的30多位学者发表了他们的观点。同时,越来越多的关心怒江命运的民众的声音也加入到对怒江大坝的争议中来。2004年2月18日,温家宝总理作出批示:“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 怒江建坝工程被搁置。2005年水电专家对《提请依法公示怒江水电环评报告》公开信予以澄清。这一问题,在经过充分讨论后,双方观点已经定型,国家也有了明确的政策,而且延伸出的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思考,故而能在2008年成为命题点。

但是,并不是年度焦点问题就不会成为命题点,只要不是敏感、争议、没有结论的三位一体的话题就有可能成为命题点。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申论真题,就是以 “重庆出租车罢运”、“瓮安事件”、“玉湖水利群体事件”等社会舆论热点话题考察如何处理群体性事件,对于这些问题,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基层政府,都是高度重视的,国家的政策也是很明确的,不属于争议较大或没有结论的问题,只是由于地方政府处事不当而引发而已。应试者在备考过程中不可忽视食品药品安全、拆迁、农民工返乡、家电下乡、扩大内需等年度焦点问题。

下一页继续>>

信息报错网站上的任何错误,请提交给我们

热门点击

热点,宝典,备考,问题,考试,申论,应试者,考察,社会,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