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当前位置: 主页 > 行测 > 行测真题 >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2)

来源: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本站整理发布   2010-01-09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25题,参考时限30分钟)

本部分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句子隐含信息的合理准判断;根据上下文,恰当选用词语;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请开始答题∶

21.对下列各组词语划线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协(合)力同心,英勇绝伦(同类),鼓足干劲(精神),置若罔(没有)闻

    B.引以为荣(荣誉),运筹(谋划)帷幄,同仇敌忾(愤慨),通(通晓)权达变

    C.尾大不掉(摆动),电闪(避开)雷鸣,步履蹒跚(从容),远见皇(高超)识

    D.屡见不鲜(极少),休戚(忧愁)与共,于心不忍(残忍),惹(招引)人注目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文章对经济领域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B.大家一定要学会用正确的立场、方法、观点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

    C.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D.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故事,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

2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和他虽然都生活在昆明,但也只是——见见面。

②她——考虑什么问题,总是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③40年过去了,来到自己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想起往事。

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人人”,

包括所有的人,任何人也不例外。

    A.偶然    不管    无论     当然       B.偶尔    不论    难免     诚然

    C.偶然    无论    不免     诚然       D.偶尔    不管    不免    当然

24.下面纪年的方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B.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C.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5.对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犬),右擎苍(苍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权曾骑马射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人名,其渴望得到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星名,代表贪残掠夺)。

    A.本词上阕描写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胸怀抱负,境界开阔,具有一种粗犷的豪迈风格。

    B.首句的“狂”点出“老夫”酒后出猎无所顾忌的疯劲。

    C.“千骑卷平冈”的“卷”字,突出地表现了武士骑马飞驰。

  D.下阕最后三句,突出“老夫”关心边防。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26—30题。

第一步就是明确爱是一种艺术,正如生活是一种艺术一样。①我们想知道如何爱,②必须遵循我们学习其他任何艺术的同样方法,诸如学习音乐、绘画、木工或医学技艺及工程艺术的方法。

在学习任何一种艺术时,必要的步骤是什么呢?

学习任何一种艺术的过程都能够适当地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精通那门艺术的理论,另一方面熟悉那门艺术的实践。如果我想学习医学技艺,我必须首先了解人体结构和各种疾病,但当我具备了这一方面的全部理论知识时.根本不意味着我在医学技艺上是合格的。只有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把我们的理论知识成果和我们的实践成果融为一体,即变为我的直觉——这是任何一门艺术的要素——之后,我在技艺上才变得精湛起来。当然除学习那门艺术的理论和实践外,为驾驭任何一门艺术,第三点也是必要的要素,即要使艺术精湛必须极其关心这一问题,在我的心中必须是∶没有什么比此艺术更重要的事情。

这适用于音乐、医学、木工和爱的艺术。这里有着为什么在当代的文明中,人们很少尝试探究爱这门艺术的答案,尽管他们明显地失败,尽管他们对爱如饥似渴,但却又认为几乎每一件事都比爱重要∶成就、名望、金钱、权利——几乎人们的所有精力都被用来研究如何实现这些目标,难怪乎没有谁来学习爱的艺术。

26.第一段中,在划线处①和②填人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虽然但是            B.如果就             C.因为所以             D.也许还

27.根据本文作者的观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任何一门艺术的学习都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

    B.掌握一门艺术的理论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但还不是必要的

    C.通过实践,“我”可以将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融会为一体

    D.只有将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转化为“我”的直觉,才意味着“我”的技艺是精湛的

28.作者认为,驾驭一门艺术的中心问题是(     )。

    A.“我”所追求的艺术是重要的,没有什么可以代替它的事物

    B.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在一起,并转化为一种直觉

    C.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所掌握的艺术变得精湛

    D.如何把握住掌握一门艺术的一般性法则

29.对本文最后一段话,理解最不恰当的是(     )。

    A.当代文明中,人们在“爱”这个问题上的失败是普遍的

    B.人们不关注爱的学习。是因为没有把爱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C.相对于金钱、名望、权利等因素,爱对当代人而言似乎并不重要

    D.爱其实对于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而且是不学而成的

30.如果给这篇短文冠以标题,最恰当的是(      )。

        A.艺术学习                   B.爱的艺术

    C.艺术学习的方法             D.学习艺术的一般性法则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31—35题。

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

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而另一些事物放到漫长的时间里考察也会使模糊性突出显现。铅块上放一比较大的金属球,短时间内它们均呈现

出固体的属性,但经过长时间观察,又会发现金属球慢慢陷入铅块之中。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哒,则过去被看成是固体的物质就出现了类似液体的属性。这里,固体与液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了。

处于昼夜之间的黎明或黄昏,门捷列夫周期表中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中医的脏腑辩证和脉象的浮沉迟数,都说明了客观世界的模糊性。科学的发展,也许会使这些模糊现象在某个层次上变得清晰起来,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仍是混沌不清。

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反映在人脑中,便产生了概念上的模糊性∶人又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人们几乎可以同样地辨认胖子和瘦子、美丽和丑陋;人们无须测量车速便可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队,一行草书虽然大异于整齐的印刷字体,却照样可以被人看懂。

现实生活给模糊理论提出了无数研究课题,模糊理论力图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如果说前人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那么当我们今天研制和应用计算机的时候,却不可忘记最优秀的仿生标本——人、人的思维、判断是那样巧妙,人的经验是那样丰富,人类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教给计算机,将自己的思维方法传授给计算机,甚至用自己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观念去“陶冶”计算机,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这成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31.划线句子“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所强调的意思是(     )。

    A.铅块和金属球的属性能用快慢镜头加以重映

    B.铅块和金属球的模糊性不容易被观察到

    C.突变事物的模糊性反映了两个运动过程

    D.模糊性有时表现在较长的运动过程中

32.作者在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的一项是(     )。

    A.小鸡刚刚啄出蛋壳而出世的时候

    B.金属球经过漫长的量变而显现出短暂的质变

    C.人们可以看懂书法家的草书作品

    D.中医的脏腑辩证和脉象上的浮沉迟数

33.作者用来说明“人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采取行动的事实是(     )。

    A.人们发现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

    B.人发现了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

    C.人过马路可以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辆

    D.人们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

34.下面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模糊性寓于万物运动中,客观世界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之中发展的

    B.模糊理论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模糊性,所以它要用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

    C.将人类灵活巧妙的思维判断赋予计算机,有赖于模糊理论在更高水平上的应用

    D.“人”能成为计算机的仿生标本,是因为人脑的模糊性大于客观的模糊性

35.作者认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是(     )

    A.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

    B.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

    C.人类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教给计算机的研究

    D.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36—40题

我和我在基础物理学界的同事们是爱因斯坦的理性的后继者,乐于自认为我们是在探求美。有些物理方程丑得让人不愿多看一眼.更不用说把它们写下来了。毫无疑问,终极设计者只会用美的方程来设计这个宇宙!我们宣称,如果有两个都可用来描述自然的方程,我们总要选择能激起我们的审美感受的那一个。“让我们先来关心美吧,真用不着我们操心!”这就是基础物理学家们的呼声。”

读者也许会把物理看成一个具有精确预言性而不适于审美沉思的科学。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平上是按美来设计的。我希望与你们分享的正是这种奇妙的感受。

“美”一次被赋予了一定的内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美的感受是依赖于心理、文化、社会甚至常常是生理等因素的。物理学显然不会关心这一类的美。

自然在她的定律中向物理学家展示的美是一种设计美。因强调几何对称,这种美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想到了古典建筑。物理学家在审视自然时所用的美学体系也是从这种朴素的几何确定性中吸取精髓的。请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矩形。快,哪一个图形更能使你愉悦?按古希腊人的观点。多数人大概会选择圆。当然,正方形甚至矩形也不会没有热忱的崇拜者。但存在一个客观的判据,它按圆形、正方形、矩形的次序来排定三种图形的名次,按此次序∶圆具有更高的对称性。

或许我不该问哪一个图形更美,而该问哪一个图形的对称性更高。但是,按古希腊人对球形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天体的完美性的雄辩论述,我还是要继续将对称等同于美。

对称性的精确数学定义涉及到不变性的概念。如果一个几何图形在某些操作下保持不变,就说这个图形在这些操作之下具有不变性。例如,圆在绕它的中心旋转时是不变的。作为一个抽象实体,不管我们把它转17度还是转其它角度,这个圆都不会变。而正方形就不一样,只有绕它的中心转90°、180°270°和360°时(考虑对几何图形的影响时,转360°和转O°或不转是等价的)才保持不变。矩形的对称性比正方形的还要低,只有绕它的中心转180。和3600时才保持不变。

36.基础物理学家选择探求的美是(     )。

    A.日常生活中依赖心理和文化的直觉认识

    B.物理学家在审视自然时所用的美学体系是古希腊人的古典建筑美

    C.图形的对称性

    D.激起审美感受的描述自然的方程

37.对“让我们先来关心美吧,真用不着我们操心!”的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基础物理学的研究者认为只要把握“美”的内涵,会用美的方程设计这个宇宙就获得了开启当代物理学的金钥匙

    B.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

    C.终极设计者只会用美的方程来设计这个宇宙

    D.自然在她的定律中向物理学家展示的美是一种设计美

38.作者没有肯定的观点是(     )。

    A.物理学家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

    B.物理学家研究自然定律中展示的一种设计美

    C.物理学家审视自然时所用的美学体系是从朴素的几何确定性中吸取精髓的

    D.物理学是具有精确的预言性,而不适于审美沉思的科学

39.按原文的意思,作者将对称等同于美是因为(    )。

    A.圆在绕它的中心旋转时是不变的

    B.圆具有更高的对称性

    C.按古希腊人对球形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天体的完美性的雄辩论述

    D.对称性图形更能让人愉悦

40.下列推断与作者本意相悖的是(    )。

    A.对称性的精确数学定义涉及到不变性的概念

    B.几何图形在某些操作下保持不变性,这个几何图形就具有对称性

    C.正方形的对称性比圆的高

D.矩形的对称性比正方形的还要低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41—45题。

关于“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竞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日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横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编纬”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记“燕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问,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的记载和实物。

41.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孔子读《易》,竟然多次翻断了简册的编绳

    B.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

    C.既然“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把“韦编”写作“纬编”是合理的

    D.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纬(韦)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

4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

    B.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册用的“韦”都是“素丝编”和“青丝编”

    C.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是错误的

    D.“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

4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外,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简册则用麻绳

    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纬编”

4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易》,指的是《周易》,春秋时期即已传世

    B.“我们把汉人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的用字常理的”句中的“汉人”指的是汉族人,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

    C.本文作者对“韦”字做出了新的解释,但这并没有改变成语“韦编三绝”的含义

    D.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人们借助于汉字表意的特性,在文献考证中,常能有新的发现

45.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关于这篇短文,作者的意图主要是(     )。

    A.考证“韦编三绝”的真实性

    B.作者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韦”是汉代“纬”的假借字

    C.对如何理解“韦编”的“韦”,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错误的

    D.考证“我国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信息报错网站上的任何错误,请提交给我们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试行,真题,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