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当前位置: 主页 > 行测 > 行测真题 >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本站整理发布   2010-01-09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二级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差为2、4、6、8、1O、(12),构成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答案】D。解析∶表格中各行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各列是公差为一1的等差数列.因此,第14行第1列的数是2-(14-1)=-11,第14行第16列是一11+2×(16—1)=19 。

3.【答案】D。解析∶第1 O行第1列的数为2一(1O一1)=一7,因此11应该是在第(11+7)÷2+1=10列。

4.【答案】B。解析∶间隔组合数列。奇数项是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偶数项是公比为9的等比数列,所求项为27×9=(243)。

5.【答案】C。解析∶间隔组合数列。奇数项为1/1,3/2,5/3,(7/4),其中分子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分母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偶数项为孚,詈,孚,其中分子是二级等差数列,分母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6.【答案】C。解析∶设男员工x人,女员工540-x人。依题意x+30=2(540-x),得到x=350,女员工有190人,男员工比女员工多160人,选C。

7.【答案】C。解析∶4个人渡过去,1个人回来,因此每2次渡河可以渡过去3个学生.41=3×13+2,因此一共需要13×2+1=27次。

8.【答案】A。解析∶这是道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首先,蜻蜓和蝉都是6条腿,数腿的时候可以放在一起考虑,因此蜘蛛有(118-6×18)÷(8—6)=5只,因此蜻蜓和蝉共有18—5=13只,从而蜻蜓有(18—1×13)÷(2—1)=5只,蝉有13—5=8只。

9.【答案】B。解析∶设原来茶叶的销量为1,那么现在销量为3,原来收入为30元,现在收入为30×(1+(3/5))=48元,每包茶叶为48÷3=16元,降价30-16=14元。

10.【答案】D。解析∶因为距离和时间都相同,则可以设路程是1,时间也是l,那么平路的速度为1÷1=1,又因为上坡和下坡路各一半也相同,那么上坡和下坡的路程都是O.5。下坡的速度为1.5,则下坡时问为0.5/1.5=1/3,因此上坡时间为1-1/3=2/3,上坡速度为1/2÷2/3=3/4。

11.【答案】C。解析∶每个正方形的面积为375÷15=25平方厘米,边长为5厘米。周长为5×32=160厘米。

12.【答案】D。解析∶先放A,有3种放法,不妨设A放到了第二层,那么这时候再放B,也有3种放法,此时无论B放在哪里.C和D的位置都能确定,因此,不同的方法共有3×3=9种放法。

13.【答案】D。解析∶甲每跑100/9秒休息5秒,100/9+5=16又1/9;乙每跑半秒休息5秒,100/7+5=19又2/7。比较分析,结合选项,考虑出发后75秒时的情况,甲休息了四次,跑了(75-4×5)×9=495米;乙跑了400米。甲比乙多跑了95米,甲没有追上乙。所以甲追上乙的时间应大于75秒,只能选择D。

14.【答案】B。解析∶设弟弟当时的年龄为戈,则哥哥当时的年龄为狐,年龄差为戈。弟弟今年年龄为狐,则哥哥今年年龄为3戈,则2x+3x=35,解得x=7岁,因此哥哥今年3×7=21岁。

15.【答案】A。解析∶小王每算出80道题比小张少用2秒,那么小王算出1200道题时,小张还需要2×1200÷80=30秒,即半分钟算完所有题目,此时小张还有20÷2=10道题没有做。

16.【答案】C。解析∶原来的浓度是15÷(135+15)×1OO%=1O%。水蒸发以后,盐的重量没变,这时盐水的浓度是15÷100x100%=15%.浓度比原来提高了(15%一10%)÷10%=50%n

17.【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学生数除以4、5、6均余2,由代入法可以得到,只有B项满足条件。

18.【答案】A。解析∶小王工作5个月的酬金为1800-560=1240元,因此他工作一年的酬金相当于1240÷5×12=2976元,故洗衣机相当于2976-1800=1176元。

19.【答案】D。解析∶小王实际的步行时间为12÷3=4小时=240分钟,240÷50=4……40.因此他一共休息了4次,共40分钟,则小王12∶40到达目的地。

20.【答案】B。解析∶原式=1/31+2×101/31×101+5×10101/31×10101+13×1010101/31×1010101=1/31+2/31+5/31+13/31=21/31

21.【答案】A。解析∶其他选项的错误分别是∶B项引以为荣(光彩);C项电闪(突然显现或时隐时现)雷鸣;D项屡见不鲜(新鲜),于心不忍(忍心)。

22.【答案】C。解析∶A的错误在于语序前后不对应,应该是“理论上说明,政策上规定”。B属于语序不当,正确语序应该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D的“防止”“不”双重否定表肯定,与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相反,应去掉其中一个。

23.【答案】D。解析∶偶然∶超出一般规律的和常情的;偶尔∶问或;有时候。由①句句意可知强调的是“我和他”都在昆明,但是见面却不多。故“偶尔”适合,排除A、C。诚然∶确实实在;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④句划线处应填一个表强调的词语来肯定“包括所有人”,故“当然”较合适。本题答案为D 。

24.【答案】A。解析∶A的“丁卯年”指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年。其他三项都是当朝皇帝的年号。

25.【答案】B。解析∶“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思是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而不是无所顾忌的疯劲,故B错误。

26.【答案】B。解析∶根据文段内容,句子前后既不是转折关系也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假设关系,故只能选B。

27.【答案】B。解析∶由原文“学习任何一种艺术的过程都能够适当地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精通那门艺术的理论……”说明学习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掌握它的理论知识,故B项“不是必要的”错误。

28.【答案】A。解析∶由“为驾驭任何一门艺术,第三点也是必要的要素,即要使艺术精湛必须极其关心这一问题,在我的心中必须是∶没有什么比此艺术更重要的事情。”可推出A。

29.【答案】D。解析∶从“难怪乎没有谁来学习爱的艺术”的语气来看,作者对没人学习爱这种现象是持否定态度,也就是提倡学习爱,故D的“不学而成”与文意不符。

30.【答案】B。解析∶文章前后呼应,从开篇的“明确爱是一种艺术”到结尾的“难怪乎没有谁来学习爱的艺术”,中间则以任何艺术的学习作类比突出说明了作者的观点——爱作为一门艺术也是需要学习的。只有B提到“爱”这一关键词,故本题答案为B。

31.【答案】D。解析∶铅块和金属球的例子是为具体说明“而另一些事物放到漫长的时间里考察也会使模糊性突出显现”观点所举的,故D为答案。

32.【答案】D。解析∶比对原文第三段,D是为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所举的三个例子中的一个。

33.【答案】C。解析∶比对原文第四段,C是为说明“人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所举的三个例子中的一个。

34.【答案】C。解析∶A为无关项,短文没提及“模糊与清晰的矛盾”,文中引用“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是为了引出“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这一观点。B与原文“模糊理论力图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不符,排除。“人”能成为计算机的仿生标本”是因为“人的思维、判断是那样巧妙,人的经验是那样丰富……”,并且“人脑的模糊性大于客观的模糊性”在文中没有依据,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C。

35.【答案】D。解析∶由全文最后一句话即可得到答案D。

36.【答案】D。解析∶由“我们宣称,如果有两个都可用来描述自然的方程,我们总要选择能激起我们的审美感受的那一个”可知基础物理学家主要探求的是“方程”,因此答案只能是D。

37.【答案】A。解析∶终极设计者指的是自然界,人是不可能设计宇宙的,A项错误。其他三项在文中均可以找到原句。

38.【答案】D。解析∶作者以“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来否定D的论述,调物理学也是适用审美沉思的科学。

39.【答案】C。解析∶由原文“按古希腊人对球形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天体的完美性的雄辩论述,我还是要继续将对称等同于美”可得出C答案。

40.【答案】C。解析∶圆在绕它的中心时不论旋转多少度都是不变的,而正方形只有绕它的中心转90°、1 80°、270°和360°时才保持不变.可见圆的对称性比正方形高,故C错误。

41.【答案】A。解析∶孔子读《易》的故事是为了引出关于“韦”字字义的辨析,而不是论据。故答案为A。文中作者给出的理由“其一”部分可以找到BCD,皆可支持作者观点。

42.【答案】C。解析∶作者认为“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观点明确肯定,而不是“可能”,排除A。B为对划线句子的错误理解,原句只说是“被译为皮绳”,不能得出“是皮做的”。D表述错误,“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是《辞海》的解释,而不是史书的记载。本题答案为C。

43.【答案】D。解析∶D中横向、纵向正与文意相反,为答案。

44.【答案】B。解析∶由原文“现代的形声字”、“汉代文献”、“汉代许慎”、“汉代实写作‘从”’“司马迁”可知,B项的“汉人”为汉代人,而不是“汉族人”,而且“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故本题答案为B。

45.【答案】C。解析∶文章先提出观点“韦编三绝”中“韦”字解释为皮绳是错误的,接下来分“其一”、“其二”两个方面论证观点。故本题答案为C。

信息报错网站上的任何错误,请提交给我们
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试行,真题,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