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当前位置: 主页 > 行测 > 行测真题 >

2008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2008年国考行测真题   本站整理发布   2009-05-01

41.D 解析:第一项等于第二项乘以2加第三项,依次类推。

42.C 解析:三角形两底角之和减去顶角然后乘以2等于中间的数。

43.D 解析:前一项的分母加分子等于后一项的分子;前一项的分母的2倍加分子等于后一项的分母。

44.D 解析:两两之和等于一个数(11,10,9,8,7)的平方。

45.C 解析:3、5、7、9等平方加减5。

今年数学运算试题有三个特点:第一,传统典型试题如“行程问题”、“人数问题”等连年出现的题目,今年没有出现,詹凯老师在大纲点评当中就明确指出,今年试题将“突破传统”;第二,试题难度相对平均,没有过难的题目,能一眼选出答案的题目也很少;第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15道数学运算试题当中,有6道题的答案是“B”,比重较大。

46.【答案】B。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这道题只要看清楚“x、y、z是三个连续的负整数,并且x>y>z”这个条件,很容易发现,B选项的值恰好为1,符合题目要求。

47.【答案】B。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这道题并没有太大的技巧性,从两个方向求解都能得到正确结果:或者解方程,或者带入法求解。求解的时候注意计算不要出错就行。

48.【答案】C。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詹凯老师在国考基础班、专项班、冲刺班当中对“等差数列的运算性质”做过详尽的解析。等差数列有两条最重要的性质

(1)等差数列的平均值等于正中间的那个数(奇数个数或者正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值(偶数个数)

(2)任意角标差值相等的两个数之差都相等,即

这道题应用这两个性质可以简单求解。

    

因此a7=8+4=12,而这13个数的平均值又恰好为正中间的数字a7,因此这13个数的和为  12×13=156

在最后一步计算当中,可以应用“为数原则”。

49.【答案】D。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詹凯老师在课上讲解“几何题”时给出了四条定理,在这道题当中可以直接应用。

(1)等面积的所有平面图形当中,越接近圆的图形,其周长越小。

(2)等周长的所有平面图形当中,越接近圆的图形,其面积越大。

以上两条定理是等价的。

(3)等体积的所有空间图形当中,越接近球体的几何体,其表面积越小。

(4)等表面积的所有空间图形当中,越接近球体的几何体,其体积越大。

以上两条定理是等价的。

直接应用定理(4)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50.【答案】C。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詹凯老师在冲刺班讲课当中专门强调过两个概念“对折n次”以及“折n折”。

51.【答案】B。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这道题只要细心计算,就不会出错。前100页用去的数字的个数为   9+2×90=189

其中,“9”代表1至9这九页用去的数字个数;“2×90”代表10至99这90页用去的数字个数。

三位数的页码用去的数字个数为    270-189=81

每页用去3个数字,因此三位数的页码一共有   81÷3=27页

从100页开始,到126页,恰好有27页。

52.【答案】A。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利用整式的恒等变形,这道题就不难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引入两个未知量——假设甲的年龄为A,乙的年龄为B,则根据题意

方程“设而不求”的思想,贯穿在詹凯老师讲课当中,这种方法在利用方程求解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3.【答案】B。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詹凯老师上课时曾经指出“讲义中数学运算144道试题中最为重要的一道题是第87题,‘缴电费’问题。”类似问题曾经多次出现在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当中,詹凯老师上课时曾经用三种解法来解这道题。在这里只利用最简便、快速的方法来求解。

如果该用户15吨水全部都交5元钱/吨,则他应当交75元水费,比实际缴纳额少了12.5元。少缴纳的12.5元是因为未超出标准用水量的部分每吨少缴纳2.5元。因此标准水量为   12.5÷2.5=5吨

因此,无论是15吨或是12吨,都已经超过了标准水量,所以用水12吨时,应当比用水15吨少缴纳   3×5=15元

因此,用水量为12吨时,应缴纳水费

62.5-15=47.5元

54.【答案】A。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方程,还是方程!假设有x个不合格的零件,那么合格零件就有(12-x)个。根据题意

10(12-x)-5x=90

解得,x=2。

55.【答案】B。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这道题的入手点是“自然数”,既然是自然数求和,那么这个和一定是正数。假设小华对n个数进行了求和,那么根据整数的要求

7.4×n

一定为整数,因此n的尾数只能是0或者5。

如果n=10,则其平均数不到5.5,因为1至10的和为55,而如果重复的数字出现在1至9之间,那么这10个数的和一定小于55,它们的平均数小于5.5。

如果n=20,则其平均数超过8.5,因为1至19的和为190,而如果重复出现的数字出现在1至19之间,那么这20个数的和一定大于190,它们的平均数大于8.5。

因此,n只能为15。

从1到14,这14个数的和为105,而这15个数的和为

7.4×15=111

所以,小华多数的数字为111-105=6

56.【答案】C。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这道题是这次数学运算当中难度最大的一道题。关键在于从哪个已知条件入手。

考虑未被答对的题目总数为

(100-80)+(100-92)+(100-86)+(100-78)+(100-74)=90

由于必须错误3道或者3道以上才能够不通过考试,因此最不理想的情况就是这90道试题恰好是有30个人,每个人错误3道试题。

这样,能够通过考试的人为100-30=70人。

57.【答案】A。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詹凯老师讲课时曾反复强调,这类所谓的“排列组合问题”完全可以不使用“排列数”、“组合数”来求解,只需要利用“加法原理”以及“乘法原理”就可以求解。

将2套节目插入3套节目当中,注意到第一套节目之前以及最后一道节目之后还可加入,因此插入第一套新节目时可有4种选择,等插入这套节目之后,再插入第二套新节目时可有5种选择。因此总共可安排的播放方案有

4×5=20种

这道题很多考生容易错选为选项B,因为这些考生直接利用了P(4,2)这个“排列数”来进行计算。这样计算没有考虑两个节目同时插在一个节目空档当中的情况,因此是错误的。詹凯老师提醒各位考生,遇见“排列组合”问题,不要随意使用排列数、组合数,回归到“加法原理”以及“乘法原理”,解题就不会出错了。

58.【答案】B。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詹凯老师在讲解“折上折”类的“价格问题”时,曾反复强调,这类问题要对折扣进行两次相除;其次,从出题者的角度来讲,为了不“为难”自己,出题者喜欢将原价出为整数价格——即包含10的整数幂次最多的那个价格。这道题应用这个思路可以带入B进行检验,发现正确,快速求解。如果按照常规思路,则可以这样计算。

384.5+100=484.5元

这个价格是相继进行了8.5折以及9.5折之后的价格,因此原价为

     

59.【答案】D。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这道题搞清楚两个事情就容易求解:第一,所谓每隔n天去一次的含义是,每(n+1)天去一次,因此题目的条件可以变为“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12天去一次,丙每18天去一次,丁每30天去一次。”第二,需要考虑5、7、8、10四个月有31天。

6、12、18、30四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180,因此再过180天,四个人才能够再在图书馆相遇。而180天后应当是11月14日。

60.【答案】A。

【新东方名师詹凯解析】这道题涉及到整式的恒等变形。假设甲、乙、丙三种货物的单价分别为A、B、C,则根据题意

3A+7B+C=3.15

4A+10B+C=4.20

第一式乘以3得到   9A+21B+3C=3×3.15

第二式乘以2得到   8A+20B+2C=2×4.20

以上两式相减可得   A+B+C=1.05元

从以上解析可以看出,今年的数学运算与以往传统试题不大相同,虽然有一些试题与以往国考题类似,但是几乎没有一道试题在短时间内无法求解。但是从考试策略看来,这些试题的计算量并不小,有一部分试题的技巧性也比较高。从考生反馈的情况看来,数学运算仍然是平均花费时间较多的一个部分。

类比推理共10道题,统一的题目要求是先给出一组或多组相关的词,要求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实际上,题目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给出两个词做为一组,然后选答案。第二种是给出三个词做为一组,然后选答案。第三种是将两组的四个词都给出,但是中间挖空两个。这三种类型的题,难度逐渐上升。

第一种,传统的两个词为一组的类型。

如:今年卷子的第78题

安居乐业:颠沛流离

A.吸收:放弃 B.简单:杂乱 C.雪中送炭:雪上加霜  D.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这种题相对比较简单,首先从逻辑关系上看,安居乐业:颠沛流离是对立的关系,意义相反。其次,从匹配度上来看,他们都是成语。因此,选C。

第二种,三个词为一组的类型。

如:今年卷子的第82题

争议:仲裁:听证

A.诉讼:审判:旁听

B.通货膨胀:宏观调控:货币政策

C.突发事故:现场抢救:善后处理

D.交通安全:交通法规:交通警察

这种题目难度高一些,需要考虑第一个词和第二个词的逻辑关系,并且还要考虑第二个和第三个词的逻辑关系。争议:仲裁:听证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争议可以通过仲裁这样一个方式来解决,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听证。那么,最为匹配的是A,诉讼可以通过审判来解决,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旁听。于是,选A。B的错误在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一个工具和手段,通过货币政策可以进行宏观调控。这个逻辑在题干中是不存在的,不能说成听证是实现仲裁的一个手段,通过听证可以进行仲裁。所以,B不对。C,D不对是显然的,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种,将两组的四个词都给出,但是中间挖空两个。

如:今年卷子的第84题

()对于知识相当于分析对于()。

A.书本  理论     B.  学习  结论    C.学问  研究    D学生  研究员

这种题目由于题干没有给出任何一组完整的词,因此,不能直接判定所需的逻辑关系。所以,要将四个选项都带入并进行比较,才能得出。这里选择B,学习为了得到知识,而分析为了得到结论,属于目的关系。而且,更为快速的思路是,分析是个动词,是个行为,因此,第一个()也应该找一个表示行为的动词会比较匹配,这里“书本”,“学问”“学生”显然都是不合适的。

信息报错网站上的任何错误,请提交给我们
2008年,国考行,真题,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