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当前位置: 主页 > 行测 > 资料分析 >

2010年湖南公考指导:行测短文阅读题之社会科学类分析

来源:行测短文阅读题   gkz6   2010-03-03

  所谓“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针对命题的特点,国家公务员网专家提醒考生在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注意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是第一遍阅读应当解决的问题。理清文章内容的结构、分清各个内容要素的主次以及理顺关系,这对于正确解答试卷的题目是很重要的。在阅读时可以用笔标记出重要的信息,特别是要注意文章中涉及到的表示次序的词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和准确解答题目打基础。

  (2)注意从原文找到试题中的题干。这是第二遍阅读应当解决的问题。这一步能够帮助我们确定解答的大致范围,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清楚各个选项与题目的关系,为准确的解答试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注意内容取舍。这是在第二遍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缩小范围,并且从该范围中找到最能体现答案的骨干词句或是核心信息,对照题干要求,仔细取舍,科学推理,作出正确答案。

  例题分析:
 
  例题1薄2008年云南省第45~48题】

  按中国的传统计九不计十的算法,赵朴初先生今年适逢90华诞。但他还要争取多活,为人民大众多做一些贡献。他提到几年前,前苏联有个和平代表团访问北京,65岁的团长跟朴老聊天时说,准备活到150岁。当时已逾85岁的朴老马上表示乐于奉陪。

  朴老是在大学念书时,受到一位信佛的老师的教导,开始研习佛法,治求佛道的。当时他只有20多岁,一吃素就是70年。始终从事着佛教方面的工作。

  朴老觉得对生活中的人的思想品行,重要的还在于身教和言教。一个人的自私的思想减少一分,自由就会多一分。人往往是被自己捆住的。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此有固彼有,此无固彼无,此生固彼生,此灭固彼灭。”一棵树,除了要有种、有根、有枝、有叶外,还得有土壤、阳光、雨露和人工的栽培等条件,它才能生存。

  没有这些条件,也就没有了生命。在家庭,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成员,会破坏家庭的和睦与安宁。在社会里,一个什么都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就会对旁人构成损害,自身迟早也会受到损害。

  朴老晚年生活安排得很有规律,晨起在庭院里散步,自我按摩保健;诵佛经,在书房读书,磨墨展纸,挥毫作诗。无欲无求。他说自己虽然90岁了,还总想不断提高自己。

  朴老今年初大病一场,家里人都难过得落泪,以为没救了。朴老却以豁达的生命境界和顽强的生命力度过了生死关。他在养病期间还做了好几首诗,并兴致颇高地在宣纸上给我题了一首诗:好花日日来,光彩照吾室。幽赏未及已,未有新好至。

  1.“身教”的意思是什么?( )

  A.身体教学

  B.用身体动作教人

  C.用自己的行动作榜样

  D.身体教学比言语教学重要

  【解析】身教:以行动示范,即用自己的行动作榜样。故选C。

  2.朴老认为一个人最应该重视的是()。

  A.身教、言教

  B.崇“善”唯“美”

  C.减少一分自私
  
  D.增加一分自由

  【解析】由文中句子“朴老觉得对生活中的人的思想品行,重要的还在于身教和言教”可知朴老认为一个人最应该重视的是身教、言教。故选A。
  
  3.文中加线部分要表明的是()。

  A.有与无、生与灭

  B.一种哲理

  C.有生与无灭

  D.轮回关系

  【解析】加线部分“此有固彼有,此无固彼无,此生固彼生,此灭固彼灭”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不是“有与无、生与灭”或“有生与无灭”或“轮回关系”,则排除A、C、D项。故选B。

  4.“度过了生死关”在文中是指()。

  A.度过了生死关头

  B.度过了生死

  C.战胜了死亡

  D.战胜了生死

  【解析】由文中句子“朴老今年初大病一场,家里人都难过得落泪,以为没救了。朴老却以豁达的生命境界和顽强的生命力度过了生死关”可见朴老战胜了病魔,战胜了死亡,顽强的活了下来。故选C。


  例题2薄2007年北京市(应届生)第101~105题】

  人间鲁迅

  一个人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

  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惟以他的人格和思想,招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埋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制、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意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战。

  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来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他所凭借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

  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会、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于生命的活力。

  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字本身表达无疑了。世间的纪念物,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如果他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不如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注:奥林匹斯,希腊东北部的一座高山。古代希腊人视之为神山,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住在山顶。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第三任神王,是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

  1.文中与“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相照应的短语是()。

  A.不惮牺牲自己

  B.单身鏖战

  C.韧性的战斗

  D.逆子贰臣

  【解析】“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这句话所要表现的有两方面意思:一是作战,二是寂寞。包含这两层意思的短语只有“单身鏖战”。故选B。

  2.第四段所说的“铺垫与厚饰”,在文中指的是()。

  A.平凡的伟大

  B.超人一等的殊勋

  C.过分夸大鲁迅的伟大

  D.大大小小的纪念物、石雕、铜像以及传记

  【解析】“从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会、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可知“铺垫与厚饰”就是指过分夸大鲁迅的伟大。故选C。

  3.作者不主张对鲁迅作“铺垫与厚饰”的原因是()。

  A.世间的纪念物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

  B.铺垫与厚饰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

  C.我们不需要宗教式的膜拜

  D.鲁迅的作品早已表达了鲁迅的形象

  【解析】由“如果他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不如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可知作者反对“铺垫与厚饰”的原因是“铺垫与厚饰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故选B。

  4.本文认为,鲁迅的伟大之处在于()。

  A.他使我们深刻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并且根据他的精神选择

  B.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

  C.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

  D.他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解析】通过“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可知A项理解正解。故选A。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所有对鲁迅的纪念中,作者只赞成那能够激发对真理的渴求,奔赴生活的勇气与变革的热情的纪念
  
  B.题目“人间鲁迅”是说鲁迅是人而不是神,不应该在他身上加上“铺垫与厚饰”,只有把鲁迅看作人,才能更显他的伟大

  C.正因为鲁迅获得了辉煌的战绩、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所以他赢来了众多的私敌、密集的刀箭

  D.鲁迅的文章平易、新鲜、富有生命的活力,是因为他在文章中写进了恶人的凶狂、辛酸、悲惨和反抗

  【解析】此题经过分析文章,了解作者所表达的中心内涵,可以很快得出答案。作者认同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反对“铺垫与厚饰”的纪念方式,标题即是表明鲁迅是“人之子”,只有视之为人才能更添伟大,由此可知A、B项表述是正确的,而D项能从第五段找到依据。只有C项与文中介绍的鲁迅情况不符。故选C。
 

信息报错网站上的任何错误,请提交给我们

热门点击

分析,社会科学,阅读,指导,鲁迅,伟大,一个,文章,我们,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