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当前位置: 主页 > 行测 > 言语理解 >

行测高分冲刺练习题(言语理解)第十五期(2)

来源:行测高分冲刺练习   本站编辑 洋   2013-08-03

参考答案及解析

1.正确答案是 A

来源 200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甲级)第35题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主要讲的是”可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第一句说“尼龙的强度,比棉花高两三倍,比羊毛高四五倍”,然后具体举例阐述尼龙的强度,属于总分结构,主旨句为“总”的部分,即第一句。所以材料主要讲的是尼龙的强度,A正确。

BCD都不是材料主要讲述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A。

 

2.正确答案是 D

来源 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40题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根据提问方式“意在”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通过“我们对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已不熟悉”、“我们对于文学的现状和作品越来越陌生”这两句话可以推断出,作者认为我们对文学的现状和作品缺乏了解,因此D项表述正确。

A项为干扰项,与A相比,D项表述得更为全面具体。B、C两项无法从材料中推断出来。故正确答案为D。

 

3.正确答案是 D

来源 200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3题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文段中大部分在描述“门”,但其实作者是希望通过“门”来写“人”,通过最后一句“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可知,人是有思想感情的,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A选项中“以提高脑子的思考力”是错误的,文段中所指的目的是独立空间,故排除A选项;B、C选项只是片面的表达文段中的观点,故排除;只有D选项抓住关键点进行阐述,认为人是有感情的,需要自己的独立天地。故正确答案为D。

 

4.正确答案是 C

来源 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0题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材料提取主干是,TOM集团“确认并无协议”需要依据上市规则予以公开,意思是:按照上市公司规则,TOM集团没有任何协议是必须披露的。至于到底有关谈判、协议或者共识到底有没有,那是并不确定的,所以C项正确,D错误。“公开与否”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来,所以A、B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5.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C类)第11题

考点 成语填空

解析 此题考查成语填空。

本题从关键词“但是”入手,表明后面应该与“妄想成就”的意思相反。“自惭形秽”是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与本题语境符合。

A项“愧疚不已”形容十分惭愧和内疚,句中并无内疚之意,排除A项。C项“捶胸顿足”形容非常悲痛与懊悔的样子,“中国知识分子”作主语程度过了,故排除。D项“痛悔不堪”所含的“悔”也与句意不符,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6.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16题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根据提问”主要“一词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主要讲述了汉字五种字体在外在形式上的美感特征。第一句总说汉字外在形式经过历史演变而形成了五种字体,后五句分别介绍了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在形态(线条和结构)上的特点。因此B项符合题意。

A项是关于中国书法的定义,与材料无关;C项“书法的内在美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描述的是五种汉字书法的外在形式;D项的结论材料并未涉及。

故正确答案为B。

 

7.正确答案是 D

来源 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7题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根据提问“意在”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原文第一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阐释了“新形势下”这一特定时期科普工作的现状,并接下来论述了在这一时期人们不能准确理解科学,及其所引起的各种变化而导致的后果,D项全面而又准确地表达了文段的旨意,即“在新形势下提升科普工作水平的必要性”。A项只概括了文段的一部分;B项表述文段中无反映;C项偷换概念,“一些科学技术”不等同于全部的“现代科学技术”。故正确答案为D。

 

8.正确答案是 D

来源 2012年4·21联考《行测》真题(山西/辽宁/黑龙江/福建/湖北/ 湖南/广西/海南/四川/重庆/ 云南/ 西藏/陕西/青海/宁夏/ 新疆兵团)第40题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根据提问“意在”一词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材料首先提出一些人认为言论自由可以解决思想自由的问题,接着用“实际上”引出自己的观点——“言论表达的自由并不必然走向思想自由”,后文通过举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材料要主要强调的是自己的观点,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言论自由不一定能带来思想自由,并未提及思想自由的前提;B、C项不是材料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D。

 

9.正确答案是 A

来源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三)第31题

考点 态度理解题

解析 由提问可知为态度理解题。

文段首先指出近年来社会热点事件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破坏性甚至是毁灭性的的影响,后以“但是”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热点事件的不断扩散引发了社会不安,所以作者的意图是要呼吁对社会热点事件负面效应的扩散进行有效抑制。故正确答案为A。

 

10.正确答案是 A

来源 200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秋季)第64题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首先指出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都在对中国历史进行研究这一现象,然后重点讲述了影响学者的研究思路的两个方面的因素。A项完整概括了材料内容。

从材料中并不能得出中国学者和欧美学者的研究哪个更深透,所以B项说“欧美学者比中国学者更深透”错误;C项表述错误,材料也没有提影响研究的两个因素,哪个影响力更大;D项“起步阶段”不是材料表述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A。

 

11.正确答案是 C

来源 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58题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由“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都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中国文人已长时期主宰了绘画讨论的空间”可知,C项的表述正确。

A、D项无中生有;B项偷换概念,原文中因偏见而被埋没的是“非文人艺术家”。故正确答案为C。

 

12.正确答案是 D

来源 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33题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由提问可知为隐含主旨题。

文段是分分结构,首先指出作物生产是一个难以协调的复杂系统,其次提到农学学科的复杂性,不仅涉及自然因素,而且涉及社会因素。因此要以系统的观点来认识作物生产和农学学科这两方面。故正确答案为D。

A和B都只提到了其中的一方面,C项引申过度,不是文中应有之义。

 

13.正确答案是 C

来源 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9题

考点 混搭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辨析填空。先看第一空,根据下文中的“都”可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胡蜂效应”表达的是完全一致的,“异曲同工”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用在此处正确。“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文中只是两句话的说法不同,而不是方法不同,A项排除。“大同小异”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文中并未提到差异,故排除。“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一般指人,用在此处不合适。再看第二空,所填入的词语应体现出“细微的改变”在过程中的反应,因此不会是“歪曲”,更不会是“变异”,根据下文中的“从而”可知“偏差”合适,与“极大差异”构成因果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

 

14.正确答案是 B

来源 200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C类)第72题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根据提问方式可知考查表面主旨。由转折词”但“引出材料重点,三个疑问表明环保是个需要多方面参与配合的综合性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

A、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企业只是主体之一,D项仅提到了“企业”,说法不够全面选。

 

15.正确答案是 D

来源 200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2题

考点 态度理解题

解析 本题属于态度理解题。

文段从“超女”说起,第一届冠军还未走红,又推出了第二届,无疑是揠苗助长,最后用张曼玉的“熬”做例证,说明人才培养不能着急。由此可知,作者的观点正是D选项”演艺人才早就是急不得的“,故正确答案为D。

A选项”以稀为贵”表述错误,文中说的不是稀少的问题,而是不能“快餐化”的问题;B选项“才华将要被扼杀”表述错误,文中只是猜测,没有确定表示一定要扼杀她们;C选项“等于”表述错误,文中说的是“未必不是”是一种猜测,不是直接划等号。故排除A、B、C。

信息报错网站上的任何错误,请提交给我们
行测,高分,冲刺,练习题,言语,理解,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