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当前位置: 主页 > 行测 > 言语理解 >

行测高分冲刺练习题(言语理解)第三十七期(2)

来源:行测高分冲刺练习   本站编辑 洋   2013-08-14

参考答案及解析

1.正确答案是C

来源 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1题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对象搭配与填空。

第一个空格中的词语是第二个空格中词语的主语。A选项“数量”是“原则”,明显搭配不当。同样,B选项“渠道”是反映家庭经济水平的“因素”,无法搭配。排除A、B。家庭收入和支出的“状况”显然是家庭经济水平的主要方面,“侧面”不符合语境,排除D。“因素”意为“事物的构成要素或事物发展的原因、条件”;“指标”的意思是“反映某方面发展要求的绝对数字或升降百分比”。与“反映家庭经济水平”相对应,填“指标”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C。

 

2.正确答案是B

来源 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甲级)第17题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由首句“《舌尖上的中国》如此热遍全国甚至热传海外,多少会有一些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可知其成功有一些必然因素,故A正确。C项由“电视文化……成为文化传承的最有效的载体”可知其正确。D项由“未必能够完全复制”可知正确。B项无中生有,并不能从文段得知。

故正确答案为B。

 

3.正确答案是D

来源 200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1题

考点 实词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填空。根据语境,空格处的词语应为作者对上面描述的各种情形的态度,从作者的用语“面目全非”“任意生造”等可知作者对这些情况的发生很吃惊,是作者没有预料到的。A选项“悚然”指害怕的样子;B选项“惘然”指失意的样子;C选项“悻然”指怨恨愤怒的样子;D选项“愕然”形容吃惊的样子。所以正确答案为D。

人体免疫细胞能发现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的细胞,其机理一直困惑着人们。科学家最近初步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被感染的细胞能发出信号向免疫细胞求救。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人体细胞中大都含有肽,它是细胞健康状态的标志物。细菌或病毒侵入细胞后会破坏该细胞①,同时自己也分解繁殖。这时肽分子就会与细菌或病毒碎片结合。这样,附近的免疫细胞就得到该细胞②受感染的信号,然后通知其他免疫细胞一同将受感染的细胞及其中的感染物杀死。

该科研小组是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发现这一奥秘的。他们选用了能诱发某些白血病的HTLV病毒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免疫细胞T细胞中发现了这一病毒的受体。当肽分子与该病毒③残片结合后,就会激发附近的T细胞上该病毒④的受体,从而使T细胞发挥作用。科学家说,T细胞上含有上百万个不同的受体,利用它可发现大量细菌或病毒并将受其感染的细胞杀死。

 

4.正确答案是C

来源 2006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应届)第96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理解。定位画线词语,易知两个“该细胞”均指被细菌或病毒侵入的细胞,两个“该病毒”均指HTLV病毒,故正确答案为C。

 

5.正确答案是B

来源 2006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应届)第97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理解。由“细菌或病毒侵入细胞后……这时肽分子就会与细菌或病毒碎片结合。这样,附近的免疫细胞就得到该细胞受感染的信号……”可知,肽在细菌或病毒入侵后能发出求救信号,从而维护人体健康,故称为“细胞健康状态的标志物”。B正确。

由“人体细胞中大都含有肽”可知,不管人体细胞与否,都有胎存在。故A、C项错误。由“自己也分解繁殖”可知,入侵的细菌或病毒会自行分解,并非肽分子作用的结果。
故正确答案为B。

 

6.正确答案是B

来源 2006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应届)第98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由第三段“当肽分子与该病毒残片结合后,就会激发附近的T细胞上该病毒的受体”,并非肽的受体。B理解错误。

由“肽分子就会与细菌或病毒碎片结合。这样,附近的免疫细胞就得到该细胞受感染的信号”可知,A正确。由“就会激发附近的T细胞上该病毒的受体……T细胞上含有上百万个不同的受体,利用它可发现大量细菌或病毒并将受其感染的细胞杀死”可知,C、D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7.正确答案是C

来源 2006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应届)第99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C项“能发现并杀死各种不同的细菌或病毒的T细胞的受体有上百万个”一句有歧义,是“杀死细菌或病毒”还是“杀死受体”,没有说清楚。所以选择C项。由“该科研小组是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发现这一奥秘的”可知,A项正确。由“当肽分子与该病毒残片结合后,就会激发附近的T细胞上该病毒的受体”可知,B项正确。由“科学家说,T细胞上含有上百万个不同的受体,利用它可发现大量细菌或病毒并将受其感染的细胞杀死”可知,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8.正确答案是C

来源 2006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应届)第100题

考点 文章阅读

解析

此题考查表面主旨。

整篇材料总——分的结构。材料第一段提到科学家发现了“体免疫细胞能发现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细胞”的机理,后两段是对该机理的说明。总的部分是材料的主旨,即“人体免疫细胞能发现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的细胞”,所以A项正确。A、B、D项是“分”的部分,均未抓住材料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C。

 

9.正确答案是A

来源 200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41题

考点 混搭填空

解析

考查成语与实词混搭的辨析与填空。

第一空应该与后句中“近期的”相对应,“来日方长”是说未来的日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尚需时日”是说还要一段时间。题干是说转型和开拓新市场,并没有“事有可为”的肯定意味,只单纯说明时间,故填“尚需时日”比较合适,排除B、D。第三空有关键词“但”,有强调后句的意思。“渲染”指夸大的形容,有贬义,放在这里比“报道”更能表达观点,故排除C。

本题其他空同样考察语境最佳选择。第二空“依靠”是需要他人的帮助,“依赖”是不可缺少对方的帮助,关系已经是不可分割了。题干说经济发展与投资和内需的关系,目前已经到“不可分割”的程度。第四空“中产阶级的人数”,用“减少”不够突出情势、“骤减”程度太深,“递减”需要前后比较,这里并没有,所以“锐减”合适。第五空“改变财富倾斜”,“敛财”是贬义,“为民服务”、“执政为民”都没有描述财富转移的情况,所以“藏富于民”合适。故正确答案为A。

 

10.正确答案是B

来源 2007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4题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从不同的层面来说《新华文摘》深受欢迎,暗含转折,其中“人们喜爱《新华文摘》”为主旨句,此外综合来看,材料用大篇幅来论述《新华文摘》为什么受欢迎,故B选项正确。A选项仅表现了前半部分的内容,并非全文重点,故不选;C、D选项材料主要表达的意思不相符,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11.正确答案是C

来源 200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7题

考点 成语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填空。

空格处前边的语境“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是对空格处的解释,“势不两立”指两种事物不能同时存在,互相敌对,与前文表述一致。“非此即彼”和“此消彼长”没体现二者的对立关系,“非此即彼”意为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在两者之间必取其一的选择。“此消彼长”意为我方削弱了,相对比起来,就会感觉对方的力量增长了。“针锋相对”比喻双方策略、论点及行动等尖锐对立,没有体现二者不能共存的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C。

 

12.正确答案是D

来源 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春季)第44题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根据提问“主旨”一词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前段的内容是铺展背景,提出城市演进中出现的问题,其后用假设条件句“如果”引出条件内容和后果,那么条件的部分就是“应该加以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条件部分就是材料的表面主旨,而D项就是对条件的同义替换。A、C项是问题,而材料的重点在于面对问题的做法;B项是材料的信息之一,但只是背景铺垫。

故正确答案为D。

 

13.正确答案是D

来源 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22题

考点 虚词填空

解析

本题考查虚词填空。

从最后一空入手,根据其前半句“只有各级领导......”的“只有”关联词固定搭配知此空应为“才能”,由此答案锁定B、D。

第一空不好判断,再看第二空,从“这又不仅仅是......”以及前一句“这中间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的重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可知,此空应填入表转折的关联词,因此正确答案为D。

 

14.正确答案是B

来源 200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30题

考点 成语填空

解析

此题考查成语的语境搭配和填空。

此题的突破口在第一个空。第一个空填入的词应能与“整齐划一”连用。“整齐划一”指的是步调一致,这一点与后文中“在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相对应,再由后文“小小的草根网络”可知互联网的发展是从底层起步的。“自上而下”恰当地表明了互联网的这种发展方向上的特点。

A项“一呼百应”是指响应的人很多;D项“运筹帷幄”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在此处明显不符语境。

C项“有条不紊”形容有条理,一点不乱。是强迷惑项。有人认为看到后面有“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觉得前面应该填“有条不紊”,故当选,其实不然。我们应统观整句话的含义,实际上“整齐划一”和“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已经能够照应,而“正是”却强调了与前者不同的地方,从“草根网络”指民间这一点来看,正好与“自上而下”语义相反。正是由于草根文化汇聚成了大潮流,因而互联网不是自上而下发展的。

再看第二个空,草根网络不断壮大,其汇聚成的大潮流自然是“不可逆转”的,符合语境,验证B项确实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15.正确答案是B

来源 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34题

考点 隐含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

文段为总—分结构,第一句是关键句,提到“大学的真正自治,是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后面的内容都是对这一论点的解释说明,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大学真正自治的重要性,因此B项正确。文段没有提到中国如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故排除A;C选项是大学真正自治后能产生的益处,铲除学术腐败和灰色学术产生的根源,由此体现大学真正自治的重要性,故排除C;文段没有提到中国大学要摆脱象牙塔的限制,而是通过真正的自治,中国大学走进从来没有进去过的象牙塔,排除D。

故正确答案为B。

 

信息报错网站上的任何错误,请提交给我们
行测,高分,冲刺,练习题,言语,理解,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