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当前位置: 主页 > 申论 > 申论范文 >

申论文章润色加工之深度解析(含多篇范文及点评)(2)

【精】 来源:申论文章内容加工   张小龙   2013-10-31

2、体察精微——深刻的文章

对申论文章深刻性的要求从2009年国考开始的,从此以后,每年的国考题和联考题都要求考生写得深刻。对深刻的要求除了直接用深刻这个词外,还包括:分析透彻,有思想性,深入思考等等。下面来看看两篇范文:

2011年国家地市级

“给定材料7”的划线部分写到:“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3)语言流畅。

 

这个题目中没有直接的深刻性的要求,但是暗含了深刻性的要求:第一,这段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第二,题目中要求考生“思考”;第三,要求“不拘泥”给定资料,暗含了要深入推理分析的要求。根据我手里拿到的申论真题阅卷规则,最要的要求是:深入分析原因。

 

农村“失根”的背后

  当前,在全国急速推行城镇化,全民族由农牧文明向城市工商文明急剧转型的进程中,我国数以亿计的“农民”变成了“市民”。他们有形或无形的“家”都留在乡村,但生计或梦想却在城市。

  对于乡村孩子,家乡不再是令人愉悦的乐园,他们企盼城里人的“富有”和“流行”生活。农民工,留乡务农会被耻笑为“土包子”,进程打工又很难熟稔城里人的心思和仪规。农村大学生和知识分子总想“又回到遥远的故乡”,但哀叹不能“又”回去了!

  ——造成农村失根首要原因是传统的消失。

  在经历十年浩劫的破坏和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后,传统的乡村文化已经被边缘化。民间节日、宗教仪式、戏曲为等传统文化已经被麻将、电视、网络等现代文明取代。这些现代文明在形式上取代了传统文化,但是却没有起到传统文化应有的作用。

  现代文明消解了农村的传统文化,却没有给农村和农民指出一条新路。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价值观的严重混乱。在弄不清对错的时候,就只剩下唯利是图这一个标准。麻将等赌博之风盛行就是这种价值观的直观体现。

  民间节日、宗教仪式等是具有很强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整合功能的。很多戏曲都包含了孝敬老人,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等等优良朴素的价值观。而现在的电视和网络中却天天播着各种致富经、商品广告,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

  要化解这个问题必须续接我们的传统。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要从组织、财政、人力、宣传等方面下功夫重建传统。首先要在机制层面解决文化建设的经费问题。领导干部一定要意识到农村文化建设也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老百姓不仅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同时文化重建一定要依靠民间力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要大力挖掘和保护农村的传统艺人,要善于发挥对文化重建充满热情和理想的知识分子的力量,让他们在文化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是“失根”关键因素。

  不得不承认,即便是我们续接了所有的传统,都不足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戏曲再好听,总比不过电视剧、电影有吸引力。妄图回到过去,恢复传统就解决农村文化失根的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对于现代媒体我们不是要去拒绝它、否定它、打倒它,而是应该去认识、面对、改造它。

  我们必须要占领现代媒体这块阵地,要从电视、电影、图书等全方位的支持农村的文化建设,要打造出健康、积极、贴近农民生活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去滋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安身之外还可以安心。

  文化失根更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经济。当农村人看到城市灯红酒绿,看到城里人大把的赚钱,他们自己却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再好的文化也不可能有吸引力。文化失根说到底还是经济问题,协调城乡差距,推动城市化进程,这是我们整个二十一世纪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寻根的路还很长,让我们满怀希望和憧憬,上路……

 

 

范文评析:

    这篇文章标题就有点“深刻性”,“……的背后”这种标题结构本身就暗含了要挖掘农村失根的内在要素的要求。后面分别分析出“文化传统消失,舆论媒体资源未充分利用,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三个原因,呈现递进关系。既联系了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又“不拘泥”给定资料,将问题分析得深入透彻。

 

2009年地市级

胡锦涛总书记到河南、安徽考察,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2.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可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

3.1000-1200字。

 

民工真的荒吗?

  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现在这个说法可能要倒过来——中国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竟然出现了劳动力不足,工厂里闹起了民工荒,农村也出现大量抛荒现象,这就像世界首富竟然缺钱用一样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我们的劳动力真的不足?我们的民工真的荒吗?我们到工厂去走走,到农村去看看就会明白这个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但是我们如果深入的地分析很容易就发现是民工荒只是一种假象。

  ——造成“民工荒”假象的背后是产业布局的不合理。

  就现在来说我国的劳动力在数量是充足的。我们还有大量的人找不合适的工作,尤其是内地一些农民。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都集中在沿海地区,而很多劳动力则在内地。这种产业和劳动力的布局失调导致了民工荒。有人说劳动力不是可以流动吗?是的,但是这种流动是需要成本的,一个工人去沿海地区打工需要交通费用,同时沿海地区的生活成本比内地要高,此外对沿海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气候条件等不适应,到外地打工对子女和老人的照顾的不方便等等原因都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在这些条件的影响下,大量的农民宁愿在家乡找一个月800块的工作也不愿在沿海拿一千。所以只要我们调整好各方面的政策,做好产业转移,用工的数量荒很快就能得到缓解。

  ——“民工荒”并不是数量的荒,而是一种劳动力资源的结构性失调。

  很多工厂不是招不到工人,而是招不到技工。这个问题的背后和我们长期忽视职业教育有很大关系。不仅一些地方政府忽视,我们整个社会都忽视了这个问题。首先是家长不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职业技术学校,宁愿去念一个不入流的大学也绝不去技校;其次是我们的企业总是想坐享其成,只想招牌聘人才,很少花功夫去培养人才。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要调整人才培养的战略,从政府到民间都要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财政政策,办学条件,办学模式,观念转变等多方面下功夫做好职业教育。

  ——民工荒背后最深层次的问题是产业结构问题不合理,生产率。

  当前我们国家还有很大一部分劳动力被束缚在了农村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地方农业耕作采用的是非常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这一部分劳动力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需要我们去挖掘。此外,我们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部分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的旧产业,很多国外已经自动化生产的领域我国还是主要依靠人工,这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劳动力消耗。所谓的民工荒不是人太少,而是我们太落后,否则就不会出现一方面民工不足,另一方面却又有大量的大学生就业难的怪异的局面。

  对待民工荒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产业布局,民工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等多方面上下功夫,为企业和国家找到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范文评析:

  这篇文章针对民工荒的问题,先指出其是“假象”的观点,然后分析为什么是假象。我们用倒推的手法揭开文章的内在逻辑。文章的亮点和深刻性是抓住了产业结构失衡、生产率低这一本质原因。在引出产业结构失衡之前,作者先说明劳动力资源结构性失调;在交代劳动力结构之前作者先说明了劳动力数量充足与否的问题;这就回到了作者的观点:民工荒是假象,劳动力数量是充足的。文章的深刻性在逻辑的演绎下浮现眼前。

  小结:很多考生都在问我,怎么才能写得深刻。文章深刻是对考生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考察,要将文章写得深刻一方面要通过读书、实践积累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要勤于思考。这个老掉牙的说法很枯燥,很抽象,很笼统,很没有操作性。这里还是推荐一些让文章写得有点深刻的资料。初级资料:《人民论坛》——中级资料《读书》——高级资料经典原著,推荐三套:毛选、邓论、论语。抛开政治立场,作为一个公务员,无论是反对还是赞成这些人的观点,都是有必要读的。

信息报错网站上的任何错误,请提交给我们
【精】 申论,文章,润色,加工,深度,解析,多篇,范文,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