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当前位置: 主页 > 申论 > 时事政治 >

半月谈时事政治:12月上半月那些事儿(2)

来源:半月谈网   瓜田先生   2011-12-21

PM2.5首次进入中国空气检测的视野。在历时近两个月的争论之后,PM2.5监测终于现身于环保部关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中。近来,北京以及全国部分地方,多次出现大雾或阴霾天,令公众对PM监测高度关注。我国此前一直没有对PM2.5实行监测,而只监测PM10。数据显示,在PM2.5监测结论“有毒害”的极端情况下,PM10监测结果仍多次显示为“良好”,与公众切身感受相差甚远。打个通俗的比方,我们以前只检测西瓜大小的颗粒,西红柿大小的就不管了。你不管,不等于这颗粒就不捣乱了,人的呼吸系统的感觉,并不跟你的监测西瓜的仪器保持一致。这里曾经出现过一个插曲。

那就是美国驻华使馆每天即时公布的北京空气质量,总是跟中国的仪器有差距,跟百姓的感受倒是比较接近。北京市环保局的一位副局长在出面解释的时候,话就说得不大合适了,他不反省自己领域工作的差距和标准定在PM10是否妥当,而是扯到我们是不是看外国人的眼色行事的问题上了。此次标准最大的调整是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这也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标准,结束了之前执行了11年的PM10标准。瓜田敢保证,这绝不是遵照美国驻华使馆的指示调整的。

我坚决支持把中国定的各种标准跟国际标准都接一接轨。空气质量是如此,食品质量等其他种种标准也应如此。前不久我国政府出台了新的扶贫标准,这标准跟世界银行的每人每天1.25美元的绝对贫困线接近了。虽然新标准使得中国一下子增加了一个亿的贫困人口,但仍然值得称道。这让我们知道,“国际标准的脱贫”应该是个什么概念。自定标准容易自满自足、自得其乐,跟外面的接轨了,就有了准确的参照系,就能清楚地看到我们在国际标准中是个什么位置。我们可以暂时做不到,可以计划分几步走,但不能闭目塞听,自我愚化。

近日报载,全国妇联宣传部和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在京举行了“新生代进城务工者婚恋生活状况调查”发布会。对2500余名新生代进城务工者的调查表明,这些年轻的务工者跟城市的融合尚存在许多问题。认为自己是“市民”或者“新市民”的,只有三成,其余七成,还是认为自己是“流动人口”或者“农民”。对城市的适应程度,“中等”的占45.5%,“较低”占44.3%,“很好”或者“很低”的,都只有5%上下。对所在城市总体印象,“好的”只占37.7%,“一般”的占52.3%,不好的占了一成。已婚的,住房无法解决;挣钱少的,对象难找,最难接受的,是被城里人歧视,最不爱听的,是“农民工”三个字。看了这些数据,有点伤心。

农民进城务工已经几十年了,两三代人前仆后继,人数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算的,这是古今中外都没有过的城市化运动。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政府和社会对务工者多采取了实用主义态度,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对他们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主角地位没有承认,对他们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没有认可,对解决他们的问题,缺乏主动和自觉。中国“三大差别”的消灭或者缩小距离,关键就看对进城务工人员的问题能否成功解决。而这恰恰是中国的“短板”。

河南农民的萝卜和市民的良知。河南滑县农民韩红刚在郑州郊区承包了87亩土地种菜。今秋50万斤萝卜卖不出去,菜贩子给的价儿连本儿都收不回来,雇人收菜又是一大笔开销。韩红刚为了不让菜烂在地里,宣布搞无偿赠送,大家免费吃萝卜。消息一出,成千上万的市民涌进菜地,两天工夫把50万斤萝卜一扫而光。连地里套种的红薯,也被顺手牵羊2万斤,两亩菠菜所剩无几,正在晾晒的成捆的辣椒荡然无存。韩直接经济损失五六万元,欲哭无泪。没几天的工夫,韩红刚30多万斤红薯又卖不出去了。

这回市民可就大不一样了,他们对前些天的表现很难为情,作为一种纠正和补偿,大家积极购买韩红刚的红薯,想的是“不能再让他吃亏”。韩红刚从愁到气,又从气到乐,心情好像坐了半个月的“过山车”。这出叫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有点意思,把在文明的标尺上不断反思和进步的众生相展示得一清二楚。(文:李下)

信息报错网站上的任何错误,请提交给我们
半月,谈时,事政,12月,那些,事儿,国际,事儿,12月,1